勇立潮头 协同创新——图书馆(学)在线课程联盟成立大会
暨首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讨会举行

来源:《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年第1期


2017年1月9日,图书馆(学)在线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暨首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25所高校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院系4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联盟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图工委)、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图书馆学教指委)、“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联合发起,三方于2016年3月15日签订协议,正式成立。联盟成立后,即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学单位征集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此次研讨会一方面举行联盟成立仪式,另一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培训,请已建课专家分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并论证与评议首批在线课程选题。

成立仪式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党委书记,图书馆学教指委秘书长张久珍教授主持。图书馆学教指委主任、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首先致辞。王余光认为,对于老师来说,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仍是必须的,技术手段只是辅助,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线课堂更多的是向社会普及教育。同时,他也指出,技术发展是大势所趋,图书馆学成立联盟是非常有意义的。正因如此,图书馆学教指委2015年工作会议将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列为重要议题,特别邀请武汉大学陈传夫教授、黄如花教授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爱课程”网王友富副编审,分别从教务处、慕课教师、平台编辑三个角度做了专题介绍,反响热烈。在刚结束不久的图书馆学教指委2016年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专题讨论了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联盟的相关问题,会议号召各图书馆学院系积极参与联盟并申报在线开放课程。

图工委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研究馆员补充了联盟成立的意义。据他所知,美国圣何塞大学提供在线的图书情报硕士学位课程,修满学分就能拿到硕士文凭。这为没有条件到现场或异地上学的学习者提供了机会。朱馆长指出,图书馆一直以来就有教育的职能,承担文检课、参考咨询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有上万名甚至几万名学生,而担任教学工作的馆员数量非常有限,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大力开展在线教育,制作开放课程,将是使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图工委十分支持建设文检课、数据库和工具利用等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北大图书馆也鼓励馆员制作微课和MOOC,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爱课程”网负责人王强进一步肯定了联盟成立的意义,图书馆(学)在线课程联盟是第一个人文社科类联盟,它的成立对于探索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系列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有效模式意义十分重大,同时还可以为其他文科类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群提供了借鉴和经验。“爱课程”网发起成立联盟主要想达到四个目标:一是组织建设一批图书馆、图书馆学优质在线课程。二是推出信息素养系列、全民阅读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群。三是促进优质在线课程在图书馆业务与继续教育培训、图书馆学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四是扩大图书馆、图书馆学优质课程与资源的受益面。联盟目前已有63家成员,覆盖24个省市的55家高校。已上线的课程4门,此次又征集了18门,无论是联盟单位,还是课程数量都初具规模。作为联盟课程发布的平台,下一步,“爱课程”网将从两方面为联盟提供服务:一是课程建设的内容与技术服务,包括联盟的网站建设、课程维护和技术服务等。二是课程的运营服务。将与课程团队和所在单位签订合作与服务协议,保障各方权利,推动课程的应用,确保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得到保护,并通过课程租售、证书收费等机制,努力使课程团队的付出有所回报。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研究生导师赵洱岽副教授回顾了课程建设的经历和感悟,他从参加第二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并获得一等奖,到制作“沟通的力量”并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到升级成“管理沟通”MOOC并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上线,到走出国门在哈佛大学edX平台上线“管理沟通”MOOC,一直专注于运用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课程教学,取得了不小成绩,同时,也给他的科研和职业成长带来了不少机遇。接下来,他分享了MOOC的优势与特点,并重点剖析了课程录制前、中、后应注意的问题和实用的技巧。用对比的方式展示了大纲、脚本、制作要求、与公司沟通的文本样例及实际的成片效果,以形象生动的案例教学方式,带给了大家一场思想与视觉盛宴。最后,他寄语即将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各位老师:提前规划,及早动手;重视选题,发挥特色;既重内容,更重形式;有道有术,有趣有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清华大学图书馆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素养”MOOC负责人林佳研究馆员分享了“信息素养”类MOOC的设计、制作与运行经验。林老师长期从事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参考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工作。主讲本科生课程“文献检索与利用”、研究生课程“文献检索与专题应用”及工程硕士课程“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她领衔制作的“信息素养”MOOC上线以来不仅受了图书馆业界的关注,而且深受图书情报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大学生的欢迎。针对申报的信息素养类课程较多的情况,林老师首先追问了三个问题:为何申报?你期待MOOC发布后对你的教学有何改进?MOOC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里?她以问题为导向,分析了新媒体的公开、便利、交互的特点,及其对教育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她坦言,MOOC建设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老师要做好充分的身体、心理准备。她重点分享了“信息素养”MOOC制作与运行的具体过程,详细叙述了从准备、拍摄与制作,到课程运行中的细节与要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下一步与实体课堂结合的设想。

高等教育出版社“爱课程”网人文社科类课程联络人王友富副编审是图书馆学教指委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图书馆学系列)的责任编辑,是联盟发起人与联盟办公室负责人之一。近年来,他从学习MOOC开始,完整学习并拿到MOOC证书,担任40多门MOOC的课程编辑、十几所学校的课程联络工作,策划了200多门慕课选题,为几十所高校900多名教师提供培训,发表了近十篇与慕课相关的研究文章。在组织申报和筹备研讨会期间,他将所有申报课程的材料都通读了一遍,发现此次申报的课程选题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缺乏与MOOC元素的结合,因此,他以“MOOC元素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为题,从学习、实践和研究MOOC的经历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从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用三方面梳理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中的要点。他首先厘清了在线开放课程与MOOC的关系,我国开放课程演变的历程,MOOC与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及微课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了目前建课的形势与趋势,建设MOOC应具备什么条件等。随后他从平台的角度介绍了建课的详细流程,强调MOOC既是教学现象,也是传播现象,MOOC建设应宣传先行;建设MOOC拍摄视频重要,视频拍摄之前的教学设计、课程定位更重要;并归纳了好MOOC的四大元素。最后,他介绍了课程上线后校内校际的应用方式与模式。

下午是课程论证与评议环节。该环节由“爱课程”网副编审王友富主持, 朱强馆长、王余光主任、林佳研究馆员、赵洱岽副教授、张久珍秘书长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王波研究馆员担任评议专家。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司莉教授、中山大学图书馆周纯副馆长等先后介绍了申报课程的定位、开课基础、团队成员、大纲及建设思路、亮点和特色等,评议专家根据课程大纲和陈述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给予了精彩而实用的点评。专家的提问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大纲还停留在从老师的角度强调学科体系的阶段,而没有根据MOOC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从学生易接受的角度去设计;二是表现的形式缺乏多样性,大多是平铺直述地讲授或录屏;三是标题缺乏吸引力。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课程团队:一是吸收MOOC的元素与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和讲授,增加大纲的“吸睛”力;二是多用案例、故事引入等方式增强课程的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强调定位的互补性,鉴于目前选题的同质性太强的情况,如何使各门课程做出差异化和特色,是每一位课程老师都应该认真考虑的。

经过培训与论证,联盟最终确定了首批18门在线开放课程选题。下一步,联盟将给课程团队发送相关要求与资料,希望课程团队根据研讨会形成的共识与专家建议调整课程定位、大纲、脚本和样片,将1.0版的教材式大纲升级成2.0版的MOOC大纲,切实提升课程质量。建成的首批在线开放课程将在联盟网站(http://lis.icourses.cn/)陆续上线。